“敬仰先烈、承载使命”----参观林觉民故居活动
2022年5月4日, 福建省京舜公司组织员工代表参观福州三坊七巷中的林觉民故居,开展“敬仰先烈、承载使命”主题活动。此次参观令我们感触良多。
林觉民故居位于南后街一隅,这里没有喧嚣和噪杂,凡来拜谒和参观的人都怀着几分敬仰和虔诚。整个故居仍保持着那个时期的建筑样式,雕梁画栋、翘檐屋脊,雕砖镶嵌,端庄如初,不难想象这是几经修茸时,为保持原状,颇费了几番设计与策划。当年他的《与妻书》中,“窗外疏梅筛月影,依稀掩映”,“后街老屋,为与吾汝双栖之所”,是对这个老屋庭院多么难以割舍的留恋与描述。
走进故居,第一眼就是一尊林觉民先生的雕像,雕像人物显得十分年青,不见得有多少深沉和力度,可以显见是林觉民先生。伟大人物的雕像,往往是铜雕的或者精工,但这尊林觉民先生的雕像,明显不是名家的手笔,表达人物肖像尚可,体现人物精神稍逊。故居不大,有些古香古色,有些家具是和游人隔离开的,古人的故居,不显豪华,稍显陈旧,却显真实。印象最深的是一间展房里展出的《与妻书》。《与妻书》感觉应是布娟或白宣书写,小楷竖写繁体行书,整体却是字迹显小,字体刚劲大方。《与妻书》静静地躺在玻璃展柜内,无声无息,如诉如泣。展厅内用音箱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诵着《与妻书》的内容,此情此景下,看《与妻书》的大致内容,顿感林觉民先生为革命赴死之心和为亲人不舍之情,人之将死的无奈和革命意志之坚定,生有可恋却死在眼前,取舍之间和矛盾之间,他毫不犹豫去赴死之难。《与妻书》写到夫妻情深自不多述,最深最重的句话却是”为天下人谋幸福”。林觉民先生为了自己的爱人和家庭,应该是能苟活下来的,家庭也算富裕,有留学的经历,却视死如归,其经历可惜可叹直至最可敬。“为天下人谋幸福”,仅此一句,便流芳千古。
烈士的人性本真在“老吾老及人之老,幼吾幼及人之幼”,高尚、博大的胸怀寄托于曾经“双燕衔泥同时归”的老屋。林觉民就义之后,这座宅院就由家人变卖给了文学大师冰心的祖父谢銮恩。林家迁走了,这其中又有多少鲜为人知、可歌可泣的故事。厅堂、走廊、天井、厢房、后院,绿树红花,芳草绿篱,却觅不见当年的“疏梅”和“月影”。冰心的文章中总是说,“我的家住在福州城内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”。斗转星移,岁月无痕,庭院深深依旧,物是人非。讲解员说,过南后街进入古庇路,有一处谢家祠堂是林觉民宣传革命思想的地方。至此,我才明白了为什么林觉民和冰心是同一故居。在相距几条街巷之外的光禄坊内,“光禄吟台”有一冰心读书处,不知其缘,未考。更何况这片区域内名人故居、禅院古刹,以及历代古民居代表建筑,包括脚下的每一块石头,无不是厚重的一部史诗。仔细琢磨,任何木格窗棂或一扇雕花木门,关闭或打开,都蕴藏着八闽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熠熠光辉,因而许多未知也就未考。带着几分不舍几多留恋,我们在门口合了影,虽感觉身体疲惫,但想想也是不枉此行。
在林觉民故居,公司员工认真有序地参观了革命烈士遗物,详细了解林觉民生平事迹,感受“为天下人谋永福”的家国情怀,在林觉民雕像前鞠躬敬礼,寄托对先烈的哀思与敬仰。此次参观活动,公司员工通过了解革命先烈林觉民的一生,感受到他的赤诚爱国之心,并纷纷表示要向先烈学习,传承不朽的革命精神,在各自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。